首页>>成果展示

2021年第1辑(总第7辑)目录及摘要

2023年09月08日 10:37来源:作者:字体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

 

  从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看政治监督的薄弱环节及优化路径…………常  瑞 

  关于加强党外干部政治监督的探索与思考……………………………焦俊成 

  中国特色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的理论探索——与陈国权教授功能性分权理论商榷 

  ………………………李  立 杨亚星 

  党风廉政建设  

  集成平台建设与运转:大数据时代廉政政策的精准传播……………肖生福 郑伟训 

  清廉中国视域下的公众廉洁话语建构——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留言板发帖为例 

  …………………………………于琴  

  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治理:一个组织学的视角 

  ………………………………………赵向文 

  腐败治理 

  交易型腐败的典型形式与基本要素探析……………………………………………金鸿浩 

  腐败容忍度研究:进展特征、理论成果及前景展望………………………王龙 李慧杰 

  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控制机制   

  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研究——以贵州省纪委监委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为例 

  ……………………………贵州省纪委监委课题组 

  纪检检察机关知纪执法权的内控机制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 

  ……………………………………龙岩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纪委监委健全内部控制研究——以朔州市纪委监委为研究对象 

  ……………………………朔州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纪检监察机关内控机制的构建——基于建立健全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的视角 

  ……………………………邹玉荣 

   

  

   

  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看政治监督的薄弱环节及优化路径 

  摘 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监督,要树立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通过剖析其历史演进、理论要义和实践探索,形成历史的、理论的和实践的观点。从理论看,政治监督,首在政治,本质是从政治上看问题、察责任、严法纪,保证国家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从历史看,政治监督,自古有之,大凡历史上的执政者,都依托政治监督的利剑维护统治秩序。从实践看,政治监督对于党治国理政极端重要,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存在薄弱环节,总体上还处于持续深化的关键时期,还需持续探索政治监督的科学路径。   

  作者简介:常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关于加强党外干部政治监督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内监督的“笼子”越扎越紧,而党外干部监督却还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高、制度执行不彻底、内部监督不充分、思想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大形势下,党外干部需不需加强政治监督?作为统战对象这一特殊政治身份,如何有效开展好对党外干部的政治监督?这些疑问,成为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推进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党外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按照“责权一致”原则,全面搭建党外干部监督制度框架;切实发挥统战牵头作用,进一步优化对党外干部管理监督流程;强化履职主体,帮助党派机关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对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日常监管;发挥驻统战部纪检监察组作用,构筑有效的国家监督网络体系等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焦俊成,河北省纪委监委驻统战部纪检监察组三级调研员。 

   

 

  中国特色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的理论探索  

    ——与陈国权教授功能性分权理论商榷 

  摘 要:《功能性分权:中国的探索》是陈国权教授近期付梓的一本有关中国特色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理论专著。本书强调将权力配置和监督理论在中国案例的政治图景中作联动解读,站在构建功能性分权理论的角度,揭示当代中国高经济增长和高廉政风险等腐败违法现象背后的系统性原因。本书的主要贡献是(1)基于“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取向,展现了一套宏观关照下以“广义政府”为核心的党和国家整体性概念,并从此出发,揭示党政体系内政治行动的内在逻辑;(2)运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提出了广义政府的政治系统内部存在基于功能配置的权力制约协调体系,即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功能性分权理论。在结论部分,本文对功能性分权理论提出了若干商榷意见,其中包括:结构主义决定论、没有区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以及权力分析中对行动者能动性的忽视。   

  作者简介:李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国家与社会关系、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杨亚星,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   

   

  集成平台建设与运转:大数据时代廉政政策的精准传播 

  摘 要:廉政政策是党和国家持续进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行为准则,政策的精准传播关乎廉政建设成效。进入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形态已然呈现逐步变革态势,依托大数据技术,廉政政策的传播便不仅仅是“政策传播”这一独立环节,而是一个从廉政数据整合到廉政数据解构的完整的传播链条。精准传播指向的廉政政策传播要求我们首先做好传播的基础架构,即集廉政政策信息加工、存储、共享与传播集成的大数据平台、交互式整合平台和传播监测平台于一体的集成平台建设,然后在实际运营中要从政策的整合与生产端口中沉淀廉政块数据、挖掘廉政信息,从政策的解构与传播端口中推动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与协同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与柔性化、传播受众的多类化与精准化、传播渠道的多面化与网络化、传播效果的多维化与可视化。   

  作者简介:肖生福,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廉政建设与公共政策研究;郑伟训,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廉政建设与公共政策研究。 

   

  清廉中国视域下的公众廉洁话语建构  

    ——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留言板发帖为例 

  摘 要:为进一步推动构建清廉中国向纵深发展,本研究基于中纪委留言板建成的公众廉洁话语语料库,通过分析公众廉洁话语的正负面情感及其构建路径,阐释公众廉洁话语实践的社会网络及其特征,探寻影响公众情绪的不稳定因素,为政府部门因应形势变化和公众需求,采取科学有效的反腐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提出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夯实政府公信力;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建立舆论监督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舆论监督民主法治氛围等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于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廉政学、语言人类学。 

   

  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治理:一个组织学的视角 

  摘 要:在众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形式主义不仅仅是官员的思想作风、品行的问题。无论从政府行为的特殊性还是现实中我国治理的幅度和广度都决定了一定形式的必要性。唯有从组织学的角度才能深刻把握形式主义产生的组织结构因素,避免陷入“道德批判”的误区。鉴于此,对形式主义的治理必须从组织内部的调整着手,才能防止以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  

  作者简介:赵向文,中共大同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交易型腐败的典型形式与基本要素探析 

  摘 要:交易型腐败的“以权谋私”,不仅包括受贿、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等形式的权钱交易,还包括非法谋取个人政治利益、其他利益的权权交易、权情交易、权名交易、权色交易等典型形式。深入理解交易型腐败,需要从心理层面的交易动因、行为层面的交易方式、结果层面的交易危害等三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惩治和预防交易型腐败提供理论参考。建议在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公私分明”观念的思想建设、“交易型腐败”惩治的法纪建设以及“公私冲突”预防的制度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最大程度化解腐败风险。  

  作者简介:金鸿浩,北京化工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腐败预防、党的建设、网络治理。 

   

 

  腐败容忍度研究:进展特征、理论成果及前景展望 

  摘 要:“微腐败”整治成为党的十九大后的重点工作,基于“微腐败”与社会公众关联密切的特性,如何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反腐败工作将成为必然趋势。腐败容忍度研究能够有助于了解社会公众如何看待腐败,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待腐败的态度,以及何种机制在社会公众对待腐败态度的稳定性或变化性中发生作用。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爬梳有助于从综合审视中找到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有助于在比较中重新挖掘问题意识,同时有助于反思我国当前自下而上的腐败防治政策。国外腐败容忍度研究突出特征在于概念内涵的拓展、视角的多元、方法的多样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所取得的成果也在由单因素分析逐渐向机制探讨路径迈进。相较而言,中国腐败容忍度研究较为滞后,但近几年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文末提出了今后腐败容忍度发展方向、新的研究议题以及政策启示。  

  作者简介:王龙,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层腐败治理研究;李慧杰,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反腐败合作研究。 

   

  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研究  

    ——以贵州省纪委监委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为例 

  摘 要: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是纪检监察机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防范化解纪检监察权力不作为乱作为风险、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控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合理配置、规范行使、有效监督是确保权力正确运行的三个内在要素,是建立健全权力内控机制的关键环节。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做好的永恒课题,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过程中必然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有必要坚持目标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持续不断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的内控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作者简介:贵州省纪委监委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黄文胜(贵州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党委书记);成员:杨光杰、李娟、李运才、华颖霖、朱思坤。 

   

    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权的内控机制研究  

    ——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 

  摘 要: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扩大了、权限丰富了,但风险和考验随之增加。一旦出现执纪执法者违纪违法的问题,必然影响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甚至引起对改革的质疑。“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龙岩市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权内控机制的调研和分析,提出把顶层设计和各地实践相结合,完善制约机制、动态监管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和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相统一的内控机制。  

  作者简介:龙岩市纪委监委课题组,组长:余学斌(中共龙岩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龙岩市监察委员会主任);成员:罗剑,卢朝晖,林雅,王露,阙凤华。 

  

 

  纪委监委健全内部控制研究  

    ——以朔州市纪委监委为研究对象 

  摘 要:随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纪委监委合署办公、职能拓展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刻不容缓、势所必须。本文围绕纪委监委健全内部控制这一主题,以朔州市纪委监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蕴含的内部控制思想及西方内部控制理论,从强化自我监督、回应社会关切、实现自我净化、提高治理能力等维度阐述了新形势下纪委监委强化内部控制的价值考量。结合朔州市纪委监委工作实践,通过科学“配权”、 规范“行权”、 有效“制权”、 制度“控权”、 严密“督权”,开展了加强内部控制的初步探索,分析了具体运行中存在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内控工作推进不平衡、内控合力不够强、一些内控制度操作性不足、干部监督机构建设不均衡等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纪委监委加强内部控制的设计构想,对应提出构建常态化教育机制、一体化“选育用管”机制、严密有效的内控机制、从严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以资为纪委监委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朔州市纪委监委课题组。成员:孟贵芳,朔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姜新明,朔州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刘长丰,朔州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 

   

  纪检监察机关内控机制的构建  

    ——基于建立健全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的视角 

  摘 要:加强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关键是要建立符合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特点的内控机制,依托建立健全的全国统一的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严格规范、程序固化、全过程留痕的网上办案方式,赋予各层级“监督者”相应的权限,使“监督者”能便捷地在“网上”对办案活动进行实时、全程、系统监督,形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立体化、动态化的监督网络,确保纪检监察权依规依纪依法正确行使,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作者简介:邹玉荣,中共宜黄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宜黄县监察委员会,主要从事纪法理论研究。 

   

  购买方式:社科文献出版社京东官方旗舰店(点击下方链接) 

  https://item.jd.com/10040035794583.html 

  

 
(责编:蒋来用)
分享到:
0
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