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廉政学研究》专栏

《廉政学研究》2024年第1辑(总第13辑)目录和摘要

2024年11月09日 11:24来源:《廉政学研究》2024年第1辑作者:何圣国字体
 

《廉政学研究》

2024年第1辑(总第13辑)

目  录

特 稿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营造清廉社会生态环境 /李秋芳

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核心任务、内在机制与推进路径 /   李尚翼

纪检监察学理论

构建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 /蒋来用

构建纪检监察学学科的科学体系 /冯新舟

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范畴体系 /许玉镇

纪检监察学建设实践

纪检监察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研究

——基于28所高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的数据分析  /    李伊宁  周悦玲

纪检监察学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刘鉴翔

廉政体制机制和话语研究

回顾与廓清:中共纪委职能研究问题辨析 /杨毓康

党的自我革命视域下纪检监察合署办公:逻辑、功能与优化 /      

香港特区廉政公署为何监督私营机构人员? /孙展望  韩嘉敏

延安时期红色报纸廉政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基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分析  /常越旋  田建军

学术动态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纪检监察学学科发展——第十五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综述  /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营造清廉社会生态

李秋芳

摘要:清廉社会生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清廉社会生态的核心是党内清廉生态。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营造和维护清廉社会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余年强力反腐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依然任重道远。当下营造清廉社会生态,需在铲除封建意识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土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选用优秀人才、补足丰富的精神养分、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大权力运行公开和监督力度、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等方面下功夫。


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核心任务、内在机制与推进路径

过勇 李尚翼

摘要: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纪检监察学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实现“从有到精”的高质量建设。由一级学科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可推断出,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应是构建中国自主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其中,理论体系、概念体系、方法体系、培养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重心。高质量建设纪检监察学学科应立足学科特点,统筹处理好知识属性的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关系、知识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知识面向的本士性和国际性的关系。推进纪检监察学学科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宏观引导作用,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凝聚基本共识。


构建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

蒋来用

摘要:目前对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本体及其构建方法的认识还是比较粗浅的,理论上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空间。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应该是科学性与政治性、本土性与时代性、自主性与包容性有机结合的体系,但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西方理论方法大量涌入增加了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难度和复杂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中国实际不够深入和紧密,纪检监察学学科知识的价值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不够,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与包容性之间的矛盾化解尚未达到自觉。我们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实然与应然之间的矛盾。


构建纪检监察学学科的科学体系

冯新舟

摘要:构建纪检监察学学科的科学体系是关系纪检监察学学科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构建纪检监察学学科的科学体系,就是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为“魂脉”体现灵魂本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监察制度和廉洁文化为“根脉”彰显文化特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实践为精华回应时代现实课题的理论体系,构建涵盖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方法论体系,构建准确界定纪检监察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拥有自主知识体系、科学设置二级学科、准确把握学科定位并在与相关学科的互动增益中不断发展的学科体系,构建包含纪检监察人才培养层次定位、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教材体系较为完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完整等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


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范畴研究

许玉镇

摘要:范畴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呈现,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体现。纪检监察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对其范畴的研究成为纪检监察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学范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历史与现实的扬弃升华,是纪检监察学学科与其他相近学科之间、中国与他国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对话、合作的介质与桥梁。依照所属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和抽象程度的区分标准,纪检监察学范畴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体系。“责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本质特征,全面反映了纪检监察学学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属性并构成纪检监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由于“责任”在纪检监察学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其高度的抽象性与涵摄性,笔者认为它可以成为纪检监察学的基石范畴之一。


纪检监察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研究

——基于28所高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的数据分析

崔巍 李伊宁 周悦玲

摘要:自纪检监察学获批新增专业,纪检监察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归纳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法学门类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党和国家对纪检监察人才的要求,同时运用大数据对28所高校纪检监察学本科专业申报材料进行分析,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纪检监察学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指标体系。本文将其概括为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以期对各高校纪检监察学专业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纪检监察学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李莉 刘鉴翔

摘要:课程建设是新学科建设的重要着眼点。围绕纪检监察学课程建设这一主题,本文聚焦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构建问题,为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提供一个微观的观察视角和政策评估的科学依据。基于“知识-技能-素养”维度,本文尝试构建了纪检监察学课程设置评价体系,进一步采用此评价体系对前学科时代纪检监察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探讨了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当下纪检监察学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回顾与廓清:中共纪委职能研究问题辨析

杨毓康

摘要:纪委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但学界关于纪委的职能与定位研究仍显不足。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纪律检查系统的设改停启和工作范围的扩大与缩小不是主要以反腐倡廉为依据的。然而,学界的一种流行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将“纪律检查委员会”窄化为“反腐败委员会”的倾向。相关研究或流于抽象化的分工类比和简单化的归纳定性,或宽泛地从权力监督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纪委机关的职责和定位认识都有待加强。从本质上讲,不同于旨在争夺选票、相互制衡的议会制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群众夺取和巩固政权、不断进行社会改造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政党,而党纪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即“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因此,要从中共为“革命政党”的角度出发,回归纪委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纪律检查的政治机关定位,去理解纪委职能问题。


党的自我革命视域下纪检监察合署办公:逻辑、功能与优化

池通 孙昀

摘要:新时代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通过合署办公对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双重腐败治理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从制度逻辑看,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体制生成塑造了政治基础,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制度探索嵌入党的自我革命进程,并有效契合了党的自我革命现实需求。从功能主义视域看,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全覆盖的组织机制、反腐败权威性资源的双向整合机制以及党规国法协同共治机制。在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背景下,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应坚持功能需求与法治遵循相统一,健全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机制,完善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制度供给,优化纪法贯通机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动能。


香港特区廉政公署为何监督私营机构人员?

孙展望 韩嘉敏

摘要:香港特区廉政公署的监督对象除了公职人员,还包括私营机构人员。其制度逻辑是:私营机构腐败与公权力腐败有深刻关联,且对市场公平和有序造成重大威胁,应当纳入反腐范围。廉政公署在打击公职人员腐败的同时一并打击私营机构人员腐败,具备组织成本优势。尤其是在有效遏制香港公权力系统的集团式腐败后,廉政公署有足够精力与资源投入对私营机构的反腐。而廉政公署对私领域可能的不当干预,也因相应的法治设计而被有效抑制。最终,廉政公署监督私营机构人员这一制度获得香港社会认可。这一经验表明,专职反腐机构的监督范围不必局限于公职人员,但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与制度设计。


延安时期红色报纸廉政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基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分析

常越旋 田建军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教育、制度、法律法规等多个维度建设廉洁政府,开展廉政建设实践的过程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话语体系构建与表达的过程。本文选取延安时期《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中与廉政建设相关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LancsBox6.0中的Words、GraphColl、KWIC等功能针对由报道文本构成的自建语料库的高频词、搭配词等语言特征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定性研究考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红色报纸构建的廉政话语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以期增强研究的深度、拓展研究的广度。延安时期廉政话语体系的研究对构建新时代廉政话语体系、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纪检监察学学科发展

——第十五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综述

刘刚

摘要:2023年11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在江苏省镇江市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主办,江苏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纪检监察学会承办,《政治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系统从事廉政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各地纪检监察系统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学术期刊编辑等300余人,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纪检监察学学科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责编:)
分享到:
0
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