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研究>>专题系列>>古代廉政研究专题

清朝高官名臣缘何搞政治信息腐败

2015年09月09日 09:17来源:人民论坛作者:胡一峰字体

  【摘要】 清代信息腐败主要在政治领域,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信息腐败案件。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根本原因是封建皇权社会无法真正建立起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有效制度。而如果缺乏“制度笼子”,那些隐藏在人性阴暗处的贪欲、虎视眈眈的国外间谍就有可乘之机,技术发展带来的治理盲区,也难免就会变成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

  【关键词】 清朝 信息腐败 间谍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有清一代,贪腐之风较重。清朝官员腐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信息腐败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一说信息腐败,首先会联想到偷卖经济、金融信息,清代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的经济竞争,信息腐败主要在政治领域。实际上,长期浸泡在血雨腥风的宫廷斗争中的统治者对信息保密是十分重视的。乾隆规定,官员书写密折时,不得与任何人商议,即便是自己的上司,也不能知晓折子的内容,皇帝的批示,更是一个字都不许泄露。军机处事关国家最高机密,为确保这一信息重地的安全,乾隆特地找不识字的十五岁以下幼童在军机处听差。但对于一心钻营、欲壑难填的“大老虎”而言,掌握政治信息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在清政府外交内政等多个方面,更是发生过多起严重的信息腐败案件。回顾这些案件,无疑可以为我们敲响预防和惩治信息腐败的警钟。

  传奇人物纪晓岚:循私情而泄露纪检信息

  纪晓岚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1768年,被破格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然而,就在纪晓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这一年,他的人生出现戏剧性逆转,被发配乌鲁木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年,爆发了乾隆朝有名的一起大贪腐案“两淮盐引案”。“盐引”是官府准许商人运销盐的凭证。清代在产盐的省份设专门官员办理盐务,发放盐引时收取手续费,两淮盐政每年收取这笔费用至少有二十多万两,多时达五十余万两。管理盐政的官员挪用、贪污公款,在当时已成一种“潜规则”。这一年,乾隆决意彻查贪腐。一查之下,竟是一起窝案,前后几任官员都难脱干系。于是,乾隆颁下谕旨:“两淮历年提引一案,历任盐政等均有营私侵蚀情弊,实出情理之外,已降旨将普福、高恒革职,运使赵之璧暂行解任,并传谕富尼汉传旨,将原运使卢见曾革去职衔,派员解赴扬州,并案质传讯矣。”这位卢见曾是康熙年间进士,也是一个才子名流,担任两淮盐运使的时候,仿照前任的做法,挪用公款搞笔会、出诗集,做了不少文化“政绩”。盐引案爆发时,卢见曾已退休五年,满心以为平安着陆、可以安度晚年了,怎么也想不到皇帝正琢磨着要抄他的家、治他的罪。

  卢见曾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纪晓岚的亲家。纪晓岚的二女儿纪韵华,嫁给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纪晓岚得到消息后,很为亲家着急,想给亲家透点风声,又恐案情重大牵连自己。思前想后,纪大才子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巧妙的法子。他拿了一撮食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然后派人把这封“无字信”连夜送到卢见曾家中。卢见曾接到这封怪信后,揣测许久,猜破了纪晓岚的哑谜: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他赶紧填补亏空,又把家中资财安顿到别处,等到半个月后办案人员来抄家时,自然一无所获。

  纪晓岚违纪给亲家报信的事很快被乾隆知道了。乾隆亲自约谈了纪晓岚,纪晓岚一看瞒不住,只好一五一十全部交代。最后,乾隆还是顾念旧情,从轻发落,谪戍乌鲁木齐。盐引一案,共有一百多人获罪,二十多人被处死罪,年近八旬的卢见曾死于狱中。纪晓岚通风报信之事,只是这桩大案中的一个插曲。历史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人人平等,是现代社会应遵循的基本法治准则。特别是掌握办案信息的人,即便案情涉及自己的亲属,也不可通风报信,阻碍办案,否则,必须受到法纪的制裁。

(责编:钟义见)
分享到:
0
转载声明